新聞動態(tài)
鱗片石墨的基本概況
2020/8/28 9:02:04
鱗片石墨經(jīng)高壓變質而成,一般呈青灰色,風化呈黃褐色或灰白色,多產(chǎn)于麻巖、片巖、結晶石灰?guī)r以及矽卡巖中,共生礦物較復雜,主要成分為片狀結晶碳,伴有長石、石英、黑云母、黃鐵礦、磁黃鐵礦、金紅石等雜質礦物。礦石中石墨為晶質鱗片狀或葉片狀,呈黑色或鋼灰色,主要賦存在長石、石英或透輝石、透閃石顆粒之間,具有明顯的定向排列,與層方向一致。鱗片石墨大多為天然顯晶質石墨,呈層狀結構,其形似魚鱗狀,屬六方晶系,結晶狀態(tài)較好,粒度直徑為0.05~1.5μm,片厚0.02~0.05mm,最大鱗片可達4~5mm,石墨碳含量一般在2%~5%或10%~25%左右。
鱗片石墨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、巴西、加拿大、中國和馬達加斯加,其中,我國鱗片石墨儲量為2511萬噸,主要集中在黑龍江、山東和內蒙古等地。黑龍江的蘿北地區(qū)擁有我國儲量最大的鱗片石墨礦床,儲量為1348萬噸。鱗片石墨可以生產(chǎn)為3個級別的產(chǎn)品,1級石墨鱗片直徑最大,2級石墨鱗片尺寸中等,3級是細鱗片石墨,經(jīng)選別富集后鱗片石墨含碳量一般為80%~99.5%。